关于印发《巢湖市计划安置团职军队转业干部考核考试暂行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20:18:01   浏览:824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巢湖市计划安置团职军队转业干部考核考试暂行办法》的通知

安徽省中共巢湖市委组织部


关于印发《巢湖市计划安置团职军队转业干部考核考试暂行办法》的通知



巢组通字[2008]26号

各县区委,市委各工作部门,市直各单位党组(党委):

  经市委负责同志同意,现将《巢湖市计划安置团职军队转业干部考核考试暂行办法》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共巢湖市委组织部
2008年8月7日

巢湖市计划安置团职军队转业干部考核考试暂行办法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中发[2001]3号)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意见》(中发[2007]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参照市直营以下军转干部安置考核考试办法,制定本《暂行办法》。

  一、适用对象

  当年从部队转业、符合我市市直安置条件的,担任团职职务(含文职人员)的干部。

  正团职以上职务人员只进行考核;副团职职务人员实行考核与考试相结合的办法。

  到县区安置的团职军转干部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二、考核

  考核主要是依据军转干部的档案,按照军转干部在服役期间的军龄长短、工作表现、能力素质、贡献大小等因素,采取“量化打分”办法进行。

  (1)军龄分

  以军转干部在部队服役时间计算,军龄每满一年为2分。

  入伍时间以应征入伍所在地人武部批准时间、军事院校学员参军登记表记载的时间为准。转业截止时间以部队移交档案的最后时间为限(当年的3月底)。

  从地方全日制国民教育大专以上院校毕业入伍的,在大专院校学习期间每满1学年为1分。

  (2)职务分

  按转业时职务不同,职务分设定为:副团职12分,正团职14分(担任正团级单位行政主管〈含曾担任正团级单位行政主管后调整担任师级以上单位部门正团职负责人〉两年以上的另加2分)。担任行政职务并兼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军转干部,按移交档案时的行政职务计分。

  1、军转干部的任职时间以本人档案中的任免机关批准日期为准(不含代理职务)。

  2、转业时任职满三年的加1分;以后每满一年加0.5分,最高不超过3分。军转干部任职计算截止时间为当年的3月底。

  3、因犯错误免职、降职的,以免职、降职以后的职务计算。

  (3)学历分

  军转干部取得中专学历1分,大专学历3分,双大专学历4分,大学本科学历5分,研究生(含双本科)学历或取得硕士学位的7分,研究生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的10分,博士学位20分。具有两个以上学历的,以最高学历计分,不累计计分。所获学历必须是国家承认的学历。

  (4)奖励分

  1、立功。立三等功首次加5分,此后每次加2分,最高不超过10分;立二等功首次加10分,此后每次加5分,最高不超过15分;立一等功首次加15分,此后每次加10分。战功以三倍分计算。

  2、荣誉称号。大军区或军兵种授予荣誉称号一次加20分;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一次加30分。

  3、特定表彰。参加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受省军级以上表彰的“先进个人”等一次加5分,累计最高不超过10分。部队其他表彰的“先进个人”、“积极分子”、“嘉奖”等不予计算。

  4、科技成果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且获奖位次为前八位的,每次加30分;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且获奖位次为前六位的,每次加20分;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或多次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且获奖位次为前五位的,每次加10分。

  5、特殊工作环境。在部队从事飞行、舰艇工作,或在边防、海岛、高原等艰苦地区服役,每满1年加0.5分,最高不超过5分。参战加10分。

  以上加分均以档案中记载的记功、荣誉称号呈报表、参战登记表、本人提供的原始证书、证章和边远艰苦地区证明为依据。因同一事迹获不同档次奖励的按最高档次加分,不因同一事迹获得不同档次累计计分。

  边、海、飞、舰、艰苦地区按国发[1989]14号和国发[2001]14号文件确定的范围执行。

  (5)惩戒分

  1、军纪处分。警告一次减5分,严重警告一次减7分,记过一次减9分,记大过一次减12分,降职(衔、级)一次减16分,撤职一次减20分。

  2、党纪处分。警告一次减5分,严重警告一次减7分,撤销党内职务减9分,留党察看一年减12分,留党察看二年减16分,开除党籍减20分。

  减分以档案中记载的处分决定、有关文字记载为依据,因同一问题受多种处分的按最高处分减分。

  三、考试

  考试参照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有关规定,结合转业干部的实际情况,与营以下军转干部考试同时进行。

  1、考试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常识,省情、时政、写作以及军队条令等。

  2、考试方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法。

  四、考核考试计分合成

  考核分和考试分单独计算,综合相加。副团职军转干部考核分占70%,考试分占30%。两项合并计算出每位军转干部的总分。总分作为军转干部安置选岗的依据。

  五、安置程序

  在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下,军转安置工作实行安置政策、安置计划、安置过程、安置结果四公开。

  1、审查档案,确定每名军转干部考核分。

  2、组织笔试。

  3、将考核考试分按比例合成。

  4、公布每名军转干部考核和考试分。

  5、对正团职军转干部,由组织部根据当年度市里干部配备的现状和军转干部的具体情况,提出拟安置岗位,经市委同意后,由军转干部根据考核打分情况按从高分到低分(分值相同的以任职时间先后确定;任职时间相同的,以入伍时间先后确定)的顺序,依次选择岗位,报市委常委会批准。

  对副团职军转干部,公布当年的计划安置单位,由每名干部根据考核考试打分情况按从高分到低分(分值相同的以任职时间先后确定;任职时间相同的,以入伍时间先后确定)的顺序,依次选择单位。

  六、本办法由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七、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山东省招聘人才引进技术的优惠政策规定

山东省政府


山东省招聘人才引进技术的优惠政策规定
山东省政府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加快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实行“科教兴鲁”,全面振兴山东经济,山东省政府决定,在充分调动本省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的同时,敞开大门,广招省外各方各类人才,到山东参加现代化建设。为此,我省将实行如下优惠政策和
规定。
一、欢迎中央、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市的科研机构、设计单位、大专院校、大中型企业,以及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外经外贸人才,懂技术会经营人才,高技术和新兴技术人才以及其他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来我省从事各种经济技术开发和科技应用活动。他们可以在我省创办、联
办、承包、租赁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事业单位,可以利用技术、信息或资金到企业参股入股,可以进行技术转让、技术承包、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技术服务。来山东的科技人员,除享受我省已有的优惠待遇外,我们还将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并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
照顾和扶持。
二、为加快山东半岛的开放步伐,凡来我省沿海经济开放市、县(区),创办科技机构、外向型企业、科技开发企业和高技术新兴技术企业的,可在城乡建设规划确定的范围内任选地点,并适当减免城市建设综合开发费和基础设施配套费;自开办起五年内减半缴纳所得税,三年内外汇
收入全额留成,自主使用;银行优先贷款,实行税前还贷。对经济效益好的技术先进企业和出口创汇企业,还可提供贴息贷款,授予外贸经营权。
到我省十四个贫困县投资创办企业的,三年内免征所得税,并可从扶贫资金和财政周转金中划出一定数额,给予扶持。
三、来我省承包、租赁企业的,确保承包、租赁者享有充分的经营管理自主权,收益分配由双方议定。凡承包、租赁亏损企业,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实现扭亏为盈的,其盈利部分,在三年内大头归承包、租赁者。
四、实行收益同效益和贡献挂钩。来我省进行技术转让、技术承包、技术入股的,凡主要利用其技术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除按合同取得合法收入外,受益方还可给予主要研究人员和推广人员一次性奖励。盈利较大的,可采用分级累进办法计奖,从年新增纯利润达十万元提取奖金1%
算起,每增加十万元利润,奖金递增1%,最高达10%。
五、欢迎各界人士为我省提供经济信息、先进技术、科学管理经验,为引进技术、资金和开展对外贸易牵线搭桥。凡取得成效或达成协议的,根据有偿服务的原则,给予相应的报酬。项目效益好的,还可以从收入中提成。
六、对招聘到我省工作的科技人员,可分别不同情况,妥善安排家属就业、子女上学等,以解除后顾之忧。属于正式调入并长期定居的,优先安排住房,办理家属子女的户口“农转非”或随迁,安排子女就业,并尽可能照顾子女就近上学或进入当地重点学校,子女高考时可在合格的前
提下照顾优先升学。
七、对辞职来我省从事技术及管理工作的科技人员,可以聘用或先聘后录,对于确有真才实学又是当地急需的人才,有关部门可直接办理录用手续,承认其原有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工龄合并计算,并由用人单位发给一定数额的安家补助费。
对辞职应聘到乡镇企业和民办科技机构等单位工作的科技人员,可由用人单位提供保险金。工作年限、具体金额等由双方商定。
八、应聘到山东长期工作的科技人员,凡已具备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条件、尚未评审任职资格的,或已经评审了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因限额所限没有聘任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可经过评议,由省职称改革领导小组下达专项指标,评聘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
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可破格评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优先推荐国家级或评选为省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并享受有关待遇。
九、应聘来我省工作的高、中级科技人员,凡具有较强组织管理能力的,可赋予一定的领导管理职权,或任命相应的行政领导职务。这些人员在任职期间享受同级干部的一切待遇,还可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
十、鼓励和保护我省各地、各单位招聘人才、引进技术的积极性。各地、各单位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比上述规定更优惠的政策和办法。对此,省政府积极给予支持,有关主管部门不得干预。对招聘人才、引进技术、促进生产力发展成绩卓著者,省里给予表彰、奖励。
十一、凡来我省从事各种科技活动的单位和人员,都要与有关部门和单位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收益分配和劳动报酬,并请公证机关公证。合同一经公证,就具有法律效力。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保护其合法权益,确保合同兑现。
十二、为使招聘人才、引进技术工作顺利进行,由山东省科委、省人事局会同有关部门在山东驻京办事处设立“招聘人才、引进技术联络站”,负责办理有关具体事宜。各市地也要有专门班子或人员负责这项工作。所有愿意向山东提供技术和从事技术开发的单位和个人,均可到联络站
商谈,也可直接同山东省各级科委、人事部门联系,受理单位要在一个月内作出答复。



1988年3月31日

防治布氏杆菌病暂行办法

卫生部 农业部


防治布氏杆菌病暂行办法

1980年1月31日,卫生部、农业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预防和消灭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畜牧业发展,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卫生、农业(畜牧)、商业、外贸、供销、铁路和交通等部门应当把防治布病作为共同任务,统一规划,分工协作,认真做好。
第三条 防治布病要发动群众,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落实以畜间免疫为主的综合措施,控制和消灭布病。

第二章 疫情报告及其处理
第四条 卫生、农业(畜牧)部门要掌握本地区的人畜间疫情,坚持疫情报告制度。
第五条 卫生、农业(畜牧)部门对人畜疫情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处理,防止蔓延。

第三章 传染源管理
第六条 病畜是人畜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农业(畜牧)部门应将畜间免疫做为一项重要工作。认真组织社、队力量,因地制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疫区羊、牛等牲畜的免疫工作。免疫后发给证明。
第七条 农业(畜牧)部门要积极开展牲畜检疫工作,对种公畜、奶牛和奶羊要坚持定期检疫,并发检疫证。检出的阳性畜要设专人隔离放牧、饲养,或由商业部门统一收购处理。阳性种公畜必须淘汰。严禁私自买卖和转移病畜。
第八条 牲畜的收购、调运、输入、屠宰要按有关规定进行检疫。已免疫的牲畜须有免疫证明。疫区牲畜迁移放牧要有农业部门出具的免疫或检疫证明。进口牲畜必须进行检疫。凡布病检疫阳性的牲畜要按病畜处理。
第九条 生产队集体畜群要在村外饲养。社员自留畜一定要圈养,做到人畜分居。社员个人不得饲养病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牲畜交易市场的管理,疫区自留畜及其产品进入集市市场必须有检疫或免疫证明。凡疫区牲畜迁移放牧和进入交易市场无证明者,当地农业(畜牧)部门应给予检疫或免疫并加倍收费。

第四章 防护和治疗
第十条 卫生部门要组织好重点人群的免疫工作。凡是在疫区从事放牧、配种、饲养等密切接触病畜的人员,屠宰病畜、病畜产品加工人员和从事布病防治、科研人员,都要有计划地进行免疫。
第十一条 外贸、供销、轻工和纺织部门对从疫区收购的生皮、毛类等畜产品,在加工前,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做到消毒处理。饲养、运输单位对牲畜停留的圈舍、场地、装运的交通工具、产羔场地等都要进行消毒。商业部门对病畜肉必须经过高温处理,鲜牛、羊乳必须严格消毒后才可以出售。
第十二条 要广泛宣传、普及布病防治知识。饲养、生产单位和个人应负责管理好牲畜、粪便及水源,严格按卫生要求处理流产物,做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第十三条 凡直接从事布病防治、科研、检疫、化验和菌苗生产等人员;应发给劳动保护用品,并在工作期间享有保健津贴。有关部门抽调赤脚兽医、赤脚医生参加防治工作时,应给予适当保健和误工补贴。
第十四条 各级医疗和卫生防疫单位都要积极承担布病的诊治任务,对从事人畜布病防治科研人员及重点职业人群都要进行定期检查。发现急性病人要立即给予治疗,同时要有计划地治疗慢性病人。治疗经费可根据情况实行“收、减、免”,经费由卫生防疫事业费开支。
第十五条 卫生、畜牧防疫人员要负责检查、监督有关单位落实防治措施,提出改进意见。受检单位应认真研究落实,如因敷衍塞责而造成布病流行或蔓延时,防疫人员应向上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追究其责任。

第五章 科学研究
第十六条 卫生、农业(畜牧)、防疫、医疗、科研单位和有关高等院校等都要积极承担布病科研任务。重点科研课题要列入本地区、本部门计划,有关单位要加强领导,制定规划,认真解决必需的经费、仪器设备,按时完成研究项目。

第六章 菌苗、药品和器械供应
第十七条 人畜免疫菌苗必须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核准生产使用。生物制品和兽药厂要保质保量按时供应菌苗、诊断用品和治疗用品。医药部门应根据防治、科研工作实际需要,安排好药品和器械的生产和供应。

第七章 奖 惩
第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认真贯彻执行本办法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扬和物质奖励;对违反本办法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批评教育,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要给予纪律处分或依法惩处。

第八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各省、市、自治区和有关部门,应根据本办法,结合具体情况,制订实施细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198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