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改革化肥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16:18:59   浏览:855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改革化肥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改革化肥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

发改价格[2009]26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财政厅(局):

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化肥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保证国内化肥供应,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经国务院批准,决定推进化肥价格改革,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化肥价格形成机制。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取消化肥价格限制政策。自2009年1月25日起,将国产化肥出厂价格、除钾肥外的进口化肥港口交货价格由政府指导价改为市场调节价。化肥批发、零售价格继续实行市场调节价。取消对已放开的化肥出厂价格实行提价申报、调价备案、最高限价以及对化肥流通环节价格实行差率控制等各项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继续对一般贸易进口钾肥价格实行适度监管。
二、落实好促进化肥生产流通的各项优惠政策。暂时保留对化肥生产用电、用气和铁路运输实行的价格优惠政策以及对化肥生产、流通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各级价格、财政主管部门要督促有关部门、有关企业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切实纠正和查处不执行国家政策的行为。
三、采取综合措施保持化肥市场稳定。综合运用进出口调节、储备调控、协调调运、市场监管等手段,保障化肥供应,保持市场稳定。继续实行鼓励化肥及其原材料进口、控制出口的政策。完善化肥淡季商业储备制度,合理安排储备规模,优化区域布局。各地要根据农业生产需要,相应建立和完善地方化肥淡季储备。继续协调保障重点化肥生产企业用煤、用电、用气等原材料供应,积极组织化肥及其原材料调运,将化肥作为重点物资优先保障运输,促进化肥生产流通。继续加强化肥市场监管,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化肥的坑农害农行为,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四、完善农资综合补贴调整机制。综合考虑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和粮食价格变动对农民种粮收益的影响,实行农资价格上涨与增加农资综合补贴和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价等挂钩机制,农资综合补贴只增不减,确保农民种粮收益不因农资价格上涨而下降。
五、加强化肥市场价格监测和监督检查。改革化肥价格形成机制后,各地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化肥市场及价格情况的监测和预警分析,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及上级部门,研究提出保障供应、稳定市场的政策措施。继续做好化肥市场价格监督检查工作,严厉打击囤积居奇、串通涨价、哄抬价格、不明码标价等价格违法行为,维护正常市场价格秩序。
六、做好组织落实工作。各地价格主管部门要根据本通知要求,结合各地实际,认真做好改革化肥价格形成机制的落实工作,及时取消地方管理的化肥出厂(进口)价格限制政策,取消地方出台的对化肥流通环节实行差率控制等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各地财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的监管,做到专款专用,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种粮农民手中。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  政  部
二○○九年一月二十四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卫生部、化工部、国内贸易部、公安部、中国轻工总会关于加强甲醇及非食用酒精产品管理的通知

国家技术监督局 等


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卫生部、化工部、国内贸易部、公安部、中国轻工总会关于加强甲醇及非食用酒精产品管理的通知
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卫生部、化工部、国内贸易部、公安部、中国轻工总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
近年来,在一些地区连续发生一些违法犯罪分子用甲醇或非食用酒精(包括工业酒精和合成酒精)勾兑食用酒出售,造成多人中毒、伤亡的恶性事件,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危害。一些违法分子常常是以需求燃料、化工原料等为借口,购置甲醇或非食用酒精勾兑食用
酒,致人中毒伤亡。为加强对甲醇及非食用酒精产品管理,杜绝生产、经销伪劣酒致人伤亡的恶性事故再度发生,特作如下通知:
一、甲醇是无色易燃有毒液体,人经口服最低致死剂量为143mg(甲醇入口量)/kg(人体重量),即常人口服10克足以致人死亡,是一种比酒精价格低、带有酒精气味且难以感官区别的工业原料,严禁食用。各甲醇生产者、经销者、使用者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严格规章制度
,必须将甲醇作为一种特殊有毒化学品实施严格管理,确保甲醇产品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生产、销售和使用,严禁其以任何方式流入食用品市场。
二、各甲醇生产企业要加强对甲醇生产过程和出厂销售环节的自我监控,严格做到:
(一)在产品生产、仓储、运输等环节实施严格的监督,严防甲醇产品以非正常销售渠道流入社会,并采取切实措施防止甲醇产品被盗;
(二)在甲醇产品外包装和使用说明书等产品标识中,必须以醒目方式严格按标准标明有毒品标志,并标注“禁止食用”等必需的警示说明;
(三)建立严格的用户核对登记和用户档案制度。凡购买甲醇的用户,必须持有证明真实身份的相关证照,并对其进行核对登记,同时登记其使用用途、购买数量等详细情况,并由购买者签字。不符合规定的用户,一律不得向其销售。
三、甲醇经销企业在各销售、储运环节中应将甲醇产品与其他产品分类存放、管理,不得任意更改标记和标志,同时应建立本通知第二条第(三)项所规定的用户核对登记和用户档案制度。
四、严格执行食用酒精生产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制度以及国家关于酒精、酒类的标准,配制饮用酒或其他含酒精饮料的食用酒精必须符合GB10343-89国家标准。各酒类经销单位须严格按照国家酒类产品的质量标准,从进货环节严格把关。
五、严禁用非食用酒精勾兑白酒和各种饮料酒。工业酒精和其他非食用酒精必须按标准和要求在包装容器上注有“不得食用”的警示标志。
六、依法严惩各类生产、经营毒酒、劣酒的违法犯罪分子。对制造、销售毒酒、劣酒致人中毒、伤亡构成犯罪的案犯,要及时移送公安、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对中毒、伤亡事故发生地区,要采取果断措施防止恶性事故的蔓延和再度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七、充分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边远地区的群众了解甲醇是有毒物品,甲醇和非食用酒精均不能勾兑食用酒等方面的科普知识。



1996年9月5日

常州市市区标志标牌门楼牌匾管理暂行规定(已废止)

江苏省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常政办发〔2002〕5号

转发市城管局《常州市市区标志标牌门楼牌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各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公司、直属单位:

市城管局制定的《常州市市区标志标牌、门楼牌匾管理暂行规定》,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二年一月十日


常州市市区标志标牌门楼牌匾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市区各种标志标牌、门楼牌匾管理,依据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建设部《城市容貌标准》和《江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市区各种标志标牌、门楼牌匾的容貌、设置及其监督管理活动。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标志标牌是指路名牌、交通指示牌、标语牌、宣传牌、告示牌、停车牌(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厂车、公交车站牌等)、电子显示牌及画廊、报廊、橱窗、招贴栏、宣传栏等各种具有标志、标识、宣传、警示功能的牌子。门楼牌匾是指店名牌、机关企事业单位名称牌、楼房幢号牌、门号牌及各种建筑物、构筑物上设置的各类招牌、门牌、楼牌等。


第四条  常州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规定。

市规划、建设、公安、交通、工商、园林、民政、教育等部门和各区人民政府依据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规定。


第五条  在市区道路(包括新建、改扩建道路)及各种建筑物、构筑物上设置、更新、整修、更换标志标牌、门楼牌匾的,必须先经市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再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擅自设置标志标牌、门楼牌匾。


第六条  经批准设置的店名牌,其底沿高度不得低于24米,朝西方向的,厚度不得超过1米,其它朝向的,厚度不得超过05米,不得使用落地支架,不得使用影响市容观瞻的材料。综合性大楼、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公楼须设置多块门楼牌匾的,应统一规格,整齐设置。门楼牌匾的大小,设置位置、色彩要与建筑物立面相协调。


第七条  各种标志标牌、门楼牌匾的产权单位或设置单位应每年定期组织清洗、油饰,破旧的应及时整修更新,保持清洁常新、整齐美观、牢固、功能完好,用字应规范标准、工整、醒目。废弃的、破损严重的标志标牌、门楼牌匾要组织拆除。


第八条  对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一项、第三十七条和《江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第三十一条第二项、第三项、第三十五条第一项、第三项、第三十六条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一)未经批准擅自设置标志标牌、门楼牌匾的;

(二)擅自改变标志标牌、门楼牌匾批准设置位置或其功能的;

(三)故意破坏、损毁标志标牌、门楼牌匾设施的;

(四)标志标牌、门楼牌匾设置不规范、影响市容的;

(五)标志标牌、门楼牌匾破旧、损毁、用字不规范、字型不完整、缺字、不醒目的。

违反本规定,应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处理的,从其规定。


第九条 对妨碍、阻挠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部门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一条 武进、金坛、溧阳市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2年2月1日起执行。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2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