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3 06:21:35   浏览:938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新政办发〔2006〕138号
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州、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试行)》,已经自治区职业技能竞赛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贯彻执行。

二〇〇六年八月三十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对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的组织管理,保证其健康有序开展,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职业技能竞赛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生产经营和工作实际,突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组织、有计划开展的群众性竞赛活动。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自治区区域内举办的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四条 自治区成立职业技能竞赛委员会并设立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各地州市成立职业技能竞赛委员会并设立办公室,负责本地区职业技能竞赛的组织管理和指导工作。
第五条 各地州市、行业(系统)、单位、群众团体、协会举办职业技能竞赛应成立竞赛组织委员会和办公室。竞赛组织委员会办公室具体负责竞赛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
第六条 职业技能竞赛组织委员会办公室下设竞赛组、裁判组、宣传组、督导组等。
竞赛组的职责是:制定竞赛实施方案、竞赛规则和竞赛相关技术性文件;编制竞赛复习大纲、辅导资料等;负责竞赛器械、设备(包括考试试件检测设备)的检验、检测、确认及分配;竞赛的组织实施、协调和监督检查,竞赛奖品、物品的设计、制作和管理,竞赛经费的筹集、使用和管理,竞赛的总结和统计分析等工作。
裁判组的职责是:负责竞赛的各项赛务工作。主要包括竞赛各阶段的评判、竞赛结果的核实、复核和发布等工作。
宣传组的职责是:制定竞赛宣传方案并组织实施。
督导组的职责是:依据竞赛规则对竞赛过程、裁判执裁和竞赛结果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章 组织管理

第七条 职业技能竞赛分为自治区一级和自治区二级竞赛,每级竞赛分为两类。
自治区一级一类职业技能竞赛为跨行业、系统的综合类竞赛,以高级技能标准命题,预赛参赛者不得低于竞赛职业全部从业人员的70%,总决赛参赛者必须是经初赛、复赛选拔出来的选手,每个职业不得少于30人。
自治区一级二类职业技能竞赛为单一行业、系统组织的竞赛,以高级技能标准命题,预赛参赛者不得低于本行业竞赛职业全部从业人员的70%,总决赛参赛者必须是经初赛、复赛选拔出来的选手,每个职业不得少于20人。
自治区二级一类职业技能竞赛为地州市组织的以高级技能标准命题的竞赛,预赛参赛者不得低于竞赛职业全部从业人员的60%,总决赛参赛者必须是经初赛、复赛选拔出来的选手,每个职业不得少于20人。
自治区二级二类职业技能竞赛为地州市组织的以中级技能标准命题的竞赛,预赛参赛者不得低于竞赛职业全部从业人员的60%,总决赛参赛者必须是经初赛、复赛选拔出来的选手,每个职业不得少于20人。
职业技能竞赛开始后,如达不到上述要求,将重新确定竞赛级别。
第八条 确定竞赛职业(工种)的一般原则是优先选择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准入制度的职业(工种);通用性强、就业面广、从业人员多的或是社会影响大的职业(工种);发展较迅速的新职业(工种)。每个职业(工种)原则上每两年可以举办一次。

第四章 竞赛的申办

第九条 申办职业技能竞赛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或单位;
(二)有与竞赛组织工作要求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人员;
(三)有与竞赛级别相适应的专家队伍并能按要求完成相应的赛务工作;
(四)有与竞赛规模相适应的经费支持;
(五)具备竞赛所需的场所、设施和器材。
第十条 申办职业技能竞赛须向自治区职业技能竞赛委员会办公室提出申请,经同意后实施。
(一)举办自治区一级职业技能竞赛,申办单位应向自治区职业技能竞赛委员会办公室提出申请,经同意后实施。
(二)举办自治区二级职业技能竞赛,申办单位应向地州市职业技能竞赛委员会办公室报送相关材料;由地州市职业技能竞赛委员会办公室向自治区职业技能竞赛委员会办公室提出申请,经同意后实施。
第十一条 申办单位办理职业技能竞赛申请,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申请举办职业技能竞赛的报告;
(二)竞赛活动实施方案;
(三)竞赛组织委员会人员名单;
(四)竞赛评分规则等技术规则和文件;
(五)竞赛活动场地、设备情况报告;
(六)经费筹集方案和预算报告。
第十二条 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经同意后,申办单位如需变更竞赛名称、职业(工种)或由于特殊原因须取消竞赛活动的,应按程序向自治区职业技能竞赛委员会办公室做出书面说明,经同意后,书面下达变更或取消竞赛活动的通知。申办单位应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第十三条 申办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自治区职业技能竞赛委员会办公室有权取消其竞赛活动:
(一)未经同意擅自更改竞赛时间、地点、实施方案、竞赛规则和竞赛职业(工种)的;
(二)组织管理不善,在竞赛过程中造成重大事故的;
(三)未按照竞赛规则、竞赛评判标准,执裁中未做到公平、公开、公正,营私舞弊,成绩失实,造成恶劣影响的。
第十四条 参加区外、境外职业技能竞赛或邀请区外、境外单位、个人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应报自治区职业技能竞赛委员会办公室同意。
第十五条 参加全国及国际职业技能竞赛的选手,由各级职业技能竞赛委员会办公室从参加自治区职业技能竞赛的获奖选手中选派,也可以通过选拔赛或推荐方式产生。

第五章 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 职业技能竞赛以实际操作比赛为主,附加理论知识考试。自治区各级竞赛原则上从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并以智能化考试方式进行。也可以根据竞赛的特点和要求对部分试题内容进行调整,调整的幅度不超过30%。
第十七条 担任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具有与竞赛职业(工种)相应的国家裁判员资格或自治区裁判员资格;
(二)具有与竞赛职业(工种)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和具有本职业(工种)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本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第十八条 职业技能竞赛裁判人数根据竞赛的职业(工种)确定,每个职业(工种)裁判员不少于3人;裁判员执裁实行轮换制,相同职业(工种)每次执裁轮换人数不少于三分之一;对与参赛选手有利害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评判的,实行回避制度。
第十九条 竞赛场地应选择选手相对集中、设备设施完备、先进、安全、具有代表性、内外环境适宜、交通方便的场所。竞赛使用场地、材料及设备根据竞赛的职业(工种)要求和竞赛试题选择确定,由举办单位负责配备。
第二十条 自治区一级竞赛举办单位应在竞赛活动结束后30日内,向自治区职业技能竞赛委员会办公室提交竞赛工作总结。各赛区成绩公报、表彰奖励文件由举办竞赛的组织委员会下达。
自治区二级竞赛举办单位应在竞赛活动结束后30日内,向地州市职业技能竞赛委员会办公室提交竞赛工作总结,由地州市职业技能竞赛委员会办公室报自治区职业技能竞赛委员会办公室。各赛区成绩公报、表彰奖励文件由地州市职业技能竞赛委员会办公室下达。

第六章 表彰与奖励

第二十一条 参加全国性竞赛并获得“中华技能大奖”的选手,奖励5万元;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者,奖励3万元;获得“自治区技术能手”称号者,奖励2万元。
第二十二条 参加自治区职业技能竞赛获得第一名的选手,分别授予下列称号:
(一)自治区一级一类竞赛第一名的选手,由自治区职业技能竞赛委员会授予“自治区技术能手”称号。符合“开发建设新疆奖章”、“自治区岗位技术能手”和“巾帼建功标兵”条件的,由自治区总工会、团委、妇联授予相应荣誉称号;
(二)自治区一级二类竞赛第一名的选手,由竞赛组织委员会授予“自治区XX行业技术能手”称号;
(三)自治区二级一类竞赛第一名的选手,由地州市职业技能竞赛委员会授予“XX地(州、市)技术能手”称号;
(四)自治区二级二类竞赛第一名的选手,由地州市职业技能竞赛委员会授予“XX地(州、市)技术能手”称号。
第二十三条 参加自治区职业技能竞赛获得名次的选手,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证书核发权限规定颁发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一)自治区一级一类竞赛第一名的选手,颁发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第二至第六名的选手,颁发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其他“理论”和“操作”成绩均合格的选手,颁发高级技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二)自治区一级二类竞赛第一名的选手,颁发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第二至第四名的选手,颁发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其他“理论”和“操作”成绩均合格的选手,颁发高级技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三)自治区二级一类竞赛第一名至第三名的选手,颁发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其他“理论”和“操作”成绩均合格的选手,颁发高级技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四)自治区二级二类竞赛第一名的选手,颁发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第二至第六名的选手,颁发高级技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其他“理论”和“操作”成绩均合格的选手,颁发中级技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第二十四条 参加自治区职业技能竞赛并取得相应名次的机关事业单位的选手,由自治区人事厅认定机关事业单位技术职务或岗位技术等级资格,下达专项岗位职数,单位予以聘任。
第二十五条 获自治区一、二级职业技能竞赛前二十名的选手,允许破格申报技师或高级技师培训考核。
第二十六条 各地州市、行业(系统)、部门对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取得名次的选手,应给予精神、物质方面的奖励,具体奖励办法由各地州市、行业(系统)、部门根据实际制定。
“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自治区技术能手”的奖金从自治区就业和再就业经费中列支。

第七章 其他

第二十七条 职业技能竞赛实行新闻发布制度和简报制度。竞赛承办单位应根据竞赛活动的目的、内容及工作实际,制定具体的宣传方案和宣传口号。宣传工作主要包括赛事宣传、环境宣传、人物宣传和其他宣传等。
第二十八条 职业技能竞赛实行竞赛活动信息交流制度。自治区职业技能竞赛委员会办公室与各地州市职业技能竞赛委员会办公室和行业(系统)、部门以简报的形式定期交流竞赛活动信息。
第二十九条 职业技能竞赛要按照勤俭节约的原则,通过主办单位出资、适当收取参赛费、社会赞助等渠道筹集职业技能竞赛经费,并引入市场运作机制。
第三十条 举办竞赛活动应坚持社会效益为主,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邀请公证部门、监察部门对竞赛过程及竞赛结果进行监督。
第三十一条 自治区专项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依照本办法的原则另行制定。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职业技能竞赛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此前有关规定与本办法相悖的,按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南昌市节能监察办法

江西省南昌市人民政府


南昌市节能监察办法


(2003年11月12日南昌市人民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3年11月17日南昌市人民政府令第92号公布)



第一条 为了保障节能法律、法规的实施,规范节能监察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实施节能监察,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市人民政府经济贸易主管部门是本市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节能监察工作,其设立的节能监察机构负责节能监察具体工作。

县、区人民政府经济贸易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节能监察工作。

市和县、区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对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有权向节能行政主管部门举报。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公布举报电话,设置举报箱,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五条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履行下列监察职责:

(一)宣传节能法律、法规、规章,督促用能单位贯彻执行;

(二)监督检查用能单位遵守节能法律、法规、规章的情况;

(三)受理对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行为的举报;

(四)依法处理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监察职责。

第六条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节能监察人员的培训、管理和监督。

节能监察人员应当熟悉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节能业务,经考核合格,取得合法有效的执法证件后方可上岗。

第七条 节能监察人员依法实施节能监察时,行使下列职权:

(一)进入用能单位了解其执行节能法律、法规、规章的情况,询问有关人员,并可以记录、录音;

(二)查阅、复印有关资料;

(三)对用能单位的工作场所进行检查,必要时,可以对有关场景进行录像、拍照;

(四)要求被检查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就询问的有关问题据实作出书面答复;

(五)制止、纠正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

(六)法律、法规、规章赋予的其他职权。

第八条 节能监察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时,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接受被检查单位的任何馈赠、报酬、福利待遇,在被检查单位报销费用;

(二)参加被检查单位安排、组织或者支付费用的宴请、娱乐、旅游、出访等活动;

(三)利用职务之便在被检查单位为自己、亲友或者他人谋取利益;

(四)妨碍被检查单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五)泄露被检查单位的商业秘密。

第九条 对用能单位的下列违法行为,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进行查处:

(一)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的设计、建设以及建成后不遵守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

(二)对现有技术落后、耗能过高、严重浪费能源的工业项目没有采取技术措施,降低能耗;

(三)生产耗能较高的产品的单位,超过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用能;

(四)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

(五)用能单位没有开展节能教育、组织有关人员参加节能培训或者让未经节能培训的人员在耗能设备操作岗位上工作;

(六)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的其他行为。

第十条 除国家统一部署的专项检查以及举报专查、年度检查外,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对同一用能单位的日常巡视检查每年不得超过一次。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行年度检查的,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检查的时间、范围、内容和要求提前3日书面告知被检查单位。

第十一条 节能行政主管棵琶挥蟹伞⒎ü妗⒐嬲乱谰莼蛘叱街叭ń屑觳榈模患觳榈ノ挥腥ň芫?

第十二条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在实施节能监察时,应当有两名以上节能监察人员共同进行,出示合法有效的执法证件,并告知用能单位节能监察的内容、要求和方法。

第十三条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实施节能监察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如实提供有关情况、资料,不得隐瞒事实真相,不得出具伪证或者隐匿、毁灭、篡改证据,不得拒绝和阻挠检查,不得打击报复举报人员。

第十四条 节能监察人员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简单的违法行为,依法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按照规定填写行政处罚决定书,并送达当事人。

节能监察人员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在24小时内报所属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除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的外,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对受理的举报或者在实施节能监察中发现的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经初步审查,认为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

(一)有明确的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人;

(二)有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的事实;

(三)属于本部门管辖。

第十六条 对已立案的案件,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组织调查取证。

办案过程中需要实施现场检查,应当通知当事人到场。当事人不到场,不影响现场检查的进行。

第十七条 调查终结,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7日内依法作出给予或者不予行政处罚的决定。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符合举行听证的条件,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依法组织听证。

第十八条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对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进行处罚,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并依法送达当事人。

第十九条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查处违法行为,应当自立案之日起30日内结案;当事人依法要求听证或者情况复杂的,经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期,但延期时限最多不超过30日。

第二十条 对两次以上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的用能单位,节能监察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将其违法行为向社会公告。

第二十一条 对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行为的处罚,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拒不提供有关情况、资料的,由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三条 拒绝、阻碍节能监察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节能监察人员在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1989年10月18日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南昌市能源利用监测管理暂行规定》(洪政发[1989]89号)同时废止。


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


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通知

鄂政发〔2004〕2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2003年11月19日,国务院第29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以下简称《条例》)。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条例》,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特作如下通知:

  一、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我省是地质灾害频发的省份之一,每年因自然和人为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数百处,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了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要按照《条例》的规定,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抓紧抓好。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

  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确保潜在的地质灾害得到及时调(勘)查、监测和治理。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确需治理的,凡符合向国家申请治理项目的,应积极向国家申报;除此以外确需治理的项目,由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根据有关规定,会同当地人民政府共同组织治理。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由责任单位承担治理责任。

  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国土资源等部门加大对《条例》的宣传力度,扎实细致地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培训工作,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当前要重点抓好地质灾害易发地区学习和培训工作,增强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加大依法管理力度

  各地要通过地质灾害调查和评价工作,掌握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圈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并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城镇发展规划和上一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经专家论证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采取得力措施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三同时”(工程设计同时提出地质灾害防治设计要求,工程建设同时建设地质灾害防治设施,工程验收同时验收是否符合地质灾害防治要求)制度,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要对公路建设中形成的高陡边坡和斜坡进行调查评价,对不稳定的高陡边坡和斜坡要责成建设单位及时治理,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建设项目时,必须充分考虑建设用地条件,对地质条件不清的,必须加强和补充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各地要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在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危险的斜坡上进行修路、建房、开矿、取土等工程活动时,必须事先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工程勘查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进行勘查设计和施工;在平原地区从事上述活动的,也应事先调查是否存在岩溶塌陷、地表开裂等隐患,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对存在隐患并已修建的工程,要采取补救措施,防止发生地质灾害。凡因违反规定,发生地质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加强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和预警系统建设,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和预警系统建设,并会同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加强对地质灾害险情的动态监测。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群测群防工作的领导,对已调查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按照分级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各级重点监测点的预防措施,制定周密的防灾预案,并将“防灾明白卡”发送到受威胁的群众手中。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责任管理制度,各级重点监测点都要有明确的责任人,落实具体监测人员。

  我省地质灾害以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发性灾害为主,为提高应急反应能力,适应地质灾害抢险救灾的要求,各市、州、县都要建立以政府分管领导为指挥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在省应急指挥部的统一组织下,按照分级管理的要求做好本地区应急调查和抢险救灾工作。

  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在每年汛期到来之前,会同有关部门拟订本行政区域内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应急预案的内容、格式、要求等由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另行规定。地质灾害发生以后或重大险情出现以后,其抢险救灾的各项工作按照《条例》第四章“地质灾害应急”的有关规定执行。要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分级管理制度。我省地质灾害点多面广,现已调查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达5000多起,为使这些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工作落到实处,经省政府同意,2002年省国土资源厅下发了《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分级管理意见》(鄂土资发〔2002〕135号)。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按照鄂土资发〔2002〕135号文件要求和《条例》的规定,认真做好监测预警、应急调查、勘查治理、搬迁避让等防灾减灾工作。

二○○四年一月十七日